本周,跌至2100点后,指数未出现明显的方向性。笔者认为,在此位置,市场做多和做空的力量都明显不足,大致转入短期均衡状态,未来大盘或将横向整理一段时间,迎接下一次变盘点的到来。 持续下跌释放做空动能 大盘从5月上旬自2453点开始下跌至今,跌幅已达14.4%,时间长达60多个交易日。如此长时间的持续下跌,为A股史上所罕见。在此期间,沪深指数、各大板块轮番下跌。虽然指数总体跌幅不算大,但大量个股异常惨烈,跌幅在20%以上者比比皆是。 近两三周来,前期强势的房地产、酿酒食品、医药等板块纷纷回调,长时间横盘状态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破位下跌。沪市K线图显示,虽然指数在不断创出新低,但下跌速度已经十分缓慢。大盘每天的盘中运行也是反复拉锯,很少出现单边下跌。而且每天成交量只有400多亿,处于极度萎缩状态。 本周,中央政治局已经发出经济“稳增长”的最强音,证监会再度降低证券交易手续费20%,号召破净公司回购股份。种种迹象表明,这轮长时间地杀跌似乎接近尾声。 闽灿坤B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笔者早在2011年2月12日《红周刊(博客,微博)》第6期上就曾指出,“绩差股将踏上价值回归之路”,并指出“这是最大的潜在风险”。现在,当初的预言终于明朗化。闽灿坤B的跳水终于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ST股、*ST股全线溃退。但这还只是开始。一方面,ST股、*ST股还将继续寻底之路,其中不少将步闽灿坤B的后尘;另一方面,这一趋势很可能将向非ST绩差股、低价股甚至高价股传递,其后果将更加严重——如果长时间的系统性杀跌。实际上,目前中小板、创业板的破位下行,次新股板块的大幅杀跌,说明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在不远的将来,也许A股平均股价将大幅降低,3元以下超低价股乃至仙股将大量出现,正如香港及欧美成熟股市一样。 在退市阴影笼罩下,不难理解为何经过大幅下跌后,绩差股仍然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期待中的超跌反弹。 蓝筹股有反弹动力吗? 绩差股倒下了,蓝筹股有反弹动力吗?很遗憾,与绩差股比较,蓝筹股境遇似乎更为悲惨。从2009年8月以来,蓝筹股就一直处于业绩与估值的悖论之中,市盈率与股价同时不断创新低,甚至历史新低。即使管理层力挺,也毫无起色。那么,蓝筹股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20年来,蓝筹股板块统领中国股市,因为几乎全是权重板块。原因在于,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蓝筹板块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必然成为中国股市重点扶持对象。但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而必须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这些蓝筹板块逐渐失去了增长的动力。这一次,蓝筹板块的日渐式微不是以往的周期性震荡,而是趋势性的衰退,几乎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它们将在中国股市中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甚至被边缘化。 再者,蓝筹板块多属国企、央企。过去靓丽的业绩主要来自于行政赋予的市场垄断、国家资源的无偿占用、政府给予的各种补贴和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如果去掉这些特权,其利润将寥寥无几甚至是负数。如果将来让其真正走向市场,参与严酷的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那就前途未卜了。今年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多达79家,占世界第二。但民众丝毫也没有兴奋情绪,原因就在于这79家企业基本属于央企、国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对蓝筹股缺乏信心。 由此看来,蓝筹股长时间走熊在情理之中。即使超跌,也没有抢反弹的动力,因为市场都很清楚,一旦反弹,就是逃命的机会。于是,谁也不愿做“轿夫”。 部分机构增仓改变不了大盘趋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中充斥着机构入市的报道和传闻。例如,QFII纷纷抢筹A股;社保新增账户;养老金准备入市;险资松绑,为入市提供想象空间,等等。尤其是在大盘迭创新低的情况下,财政部和社保基金溢价认购交通银行增发的大部分股份,成为弱市中的一大亮点。因此,分析师们在大声疾呼“富人(机构)在入市,穷人(散户)在撤退”,并认为即将到来。从历史经验看,这种说法也许不无道理。但在大变局时期,固化的经验历来是智慧的天敌。我们看到,最受机构青睐并大肆建仓的银行股就一直没能走出下降通道。实际上,在A股流通市值高达17万亿的今天,部分机构有限地增仓难以撼动大盘趋势。因此,我们不应再对机构行为寄予过高的期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