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沪深股市 >

淡马锡坚定看多中资银行股 并将伺机增持

时间:2013-07-10 10:5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601398

淡马锡2013年年报显示,其在中国金融板块投资组合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平安(601318)保险的H股。证券时报记者粗略计算,截至今年3月末,淡马锡持有3家国有银行的股份总市值约1387.1亿港元,占淡马锡总投资组合市值(2150亿新加坡元,约合13014.5亿港元)的10%。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

在众多国际投资大鳄中,淡马锡无疑最为看好中国银行业。截至今年3月末,淡马锡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三大中国国有银行的市值约占其总投资组合比例达10%。

这家今年以来连续两次增持工行的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好奇为何在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看空的时候增持中资银行股?

中资银行股占其总投资

组合的10%

上周四,在淡马锡2013年年度报告(2012年4月初~2013年3月末这一财政年度)发布会上,淡马锡管理层对中资银行投资价值的表态令人印象深刻。

在谈及对此前中国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时,淡马锡战略总裁谢松辉表示,中国银行体系在长时间内拥有足够流动性,淡马锡正寻找机会扩大在中国的投资组合。

很明显,淡马锡与摩根大通、高盛等具有看空中国经济及中国银行业的外资机构并不站在同一战线。今年3月,摩根大通建议客户做空四大国有银行股票。今年5月,高盛清空工行H股持股,套现离场。而在四大国有银行赴港上市之初,摩根大通、高盛和淡马锡都曾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相当数量的国有银行H股。

摩根大通与高盛等华尔街机构频繁看空中国银行业,不外乎是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银行业坏账隐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近年来冒出的经济难题,但在愈演愈烈的看空言论面前,淡马锡似乎并不为所动。证券时报记者曾就相关问题向淡马锡企业事务部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尽管淡马锡甚少回应市场传言,但市场人士普遍相信,高盛在5月抛售的工行股份有一部分是由淡马锡接盘的。6月26日,淡马锡斥资约5.8亿港元增持工商银行H股,是其继5月斥资15.4亿港元增持工行H股后,今年第二次大规模的增持工行。港交所最新资料显示,淡马锡对工行H股持股比例已达8.07%,是仅次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占H股比例约12%)的第二大H股股东。

“淡马锡给国内外投资者的特别印象是乐于接盘华尔街金融大鳄抛售的银行股。”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券商分析师称,虽然过去两年淡马锡也曾减持中国银行股,但总体来说增持还是其主要的操作方向。

淡马锡2013年年报显示,其在中国金融板块投资组合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平安保险的H股。证券时报记者粗略计算,截至今年3月末,淡马锡持有3家国有银行的股份总市值约1387.1亿港元,约占淡马锡总投资组合市值(2150亿新加坡元,约合13014.5亿港元)的10%。

另外,以投资标的所属地区计算,淡马锡对中国的投资(占比23%)仅次于新加坡本土(占比30%);以投资板块计算,对金融业的投资占最大比例,达到31%,主要为银行和保险企业。银行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三大中国国有银行,还有渣打银行、星展银行、印尼金融银行,去年新增了以中小企业业务著称的土耳其银行Halkbank。

中资银行

投资回报率较高

淡马锡的投资特点引起不少人的兴趣。首先,淡马锡为何对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情有独钟?对此,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基金评级及分销平台Fundsupermart总经理黄展威认为,这是因为银行是百业之母,尤其是在转型中的新兴经济体,银行需要向实体经济提供大量融资,银行业便成为受惠国家经济政策最直接、最快以及最显著的行业,例如中国的银行利润在过去5年间均取得双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而相对于华尔街机构频频看空中国经济和银行业,淡马锡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高投资份额更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好奇。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刘东明表示,新加坡政府理解并认可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类似,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是以政府控股的企业为主导,但在管理运营上比中国更加成功,虽然两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新加坡政府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

而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淡马锡近期对工行的频繁增持实际可以理解为抄底。她表示,淡马锡可能对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主导的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很有信心,所以钱荒等短期因素并不会影响其投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丁玮在上周发布的新闻稿中称,“目前中国正在继续重塑其经济结构以取得更加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淡马锡一如既往看好其长期增长前景,我们将继续寻求在中产阶级崛起及经济转型中的增长机会。”

不过,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所长庄太量则称,除了长线投资之外,作为新加坡的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对中国银行业投资的偏重背后可能隐含一定的政治因素,不排除会借此手段向中国政府示好,与其维持友好关系。

然而,黄展威则认为政治的因素并不重要,他表示,高盛等华尔街机构与淡马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分别侧重短线投资和长线投资。华尔街机构不时在钱荒等关键时点调整银行股目标价,目的是为了引导短线投资者炒作获利;而淡马锡是一家长线投资基金,侧重于观察公司基本面,中资银行的估值正处于历史新低,目前买入从长远来看绝对是获利的。

黄展威称,一般主权基金的投资对象是股价稳定、市值大、信息透明的大型国企,中国的国有银行无疑是首选。“与维持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相比,新加坡显然更想从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分一杯羹。”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淡马锡投资于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总股东回报率分别为22.8%和14.7%,高于投资于中国平安的总股东回报率(3.4%)以及投资于渣打银行的总股东回报率(13.2%)。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