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导读 >

【财经分析】“硬科技”“试验田”效应显现 科创板将开启“掘金”期?

时间:2021-07-30 10:15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新华财经北京7月22日电(记者闫鹏 杜康)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企业集体亮相科创板。两年以来,科创板企业有序扩容、运行平稳,各项交易制度经受住市场考验,支持“硬科技”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的推出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融资渠道,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提高了直接融资占比,完善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使资本市场成为高技术和创新企业的“摇篮”。

可以预见,在各项制度持续优化下,科创板的流动性、市场博弈将更为充分,推动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同时经过两年发展与成长,科创板或已到可集中“掘金”时期。

支持“硬科技”和改革“试验田”示范效应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11家,总市值4.78万亿元。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落地之前被给予厚望,是中国资本市场增量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例如,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截至5月底,已有泽璟制药、康希诺、寒武纪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认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改革取得较好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市场化定价等方面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趋势。通过打通科创行业“募投管退”全环节,更好地促进了科创资本的形成,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中,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创、引。”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表示,其新在于,它是一个新兴的板块,没有之前存量市场的一些历史包袱,没有对核准制的路径依赖;其创在于,科创板设立之时借鉴部分国际经验,整体制度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其引则在于,科创板带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向法制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去升级,起到了较为明显示范作用,包括注册制改革以及后来主板与中小板的合并。

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护航”科创板流动性

证监会数据显示,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流动性出现分化,头部企业成交情况较好,而中小市值企业交易活跃度不足。

据粤开证券统计,截至7月15日,科创板310家上市公司合计流通市值为1.38万亿元,其中最小市值4亿元,最大市值734亿元,有20家企业日换手率低于1%,并且多家公司日均成交量不足50万手。

业内人士认为,新上市的科创公司大多是成长型企业,其技术路径、产品周期、竞争格局、发展前景等有着与成熟企业不同的风险特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博弈和再定价后会形成新的均衡。科创板交易流动性的分化体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但也难免影响科创板整体估值水平。

实际上,科创板作为改革的“试验田”,自始至终在不断优化交易机制。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提出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与此同时,一年之前科创50指数发布,成为衡量科创板的“风向标”,随后与之挂钩的华夏、工银、华泰柏瑞、易方达旗下4只科创50ETF集体上市。而今,首批9只双创50ETF也已开始运行,让投资者投资科创板的渠道更加多样,源源不断为科创板提供资金“活水”。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科创板主要容纳一批高精尖的企业,虽然这类企业成长性较高,但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降低门槛来增强科创板的流动性难度较大。为了增强科创板的流动性,使得估价能够成分反应企业价值,一方面需要引进像社保等长线资金,同时设立科创50、双创50等指数基金增强科创板市场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则是引入做市商制度,帮优秀科技企业引入资金,保障市场有效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