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导读 >

一名95后禁毒专干的100天

时间:2021-07-01 11:3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转眼间已跨三月试用之坎,回首望已历多重考验磨练。初窥门径时,我对禁毒工作一知半解,疑虑担忧无时不在。然而,在经过三个月的禁毒工作后,我对禁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疑虑担忧也都基本烟消云散。

  作为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一名禁毒工作者,在禁毒岗位上的一百天,我认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违法者,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是谁的父母?谁的儿女?谁的丈夫妻子?又是谁的亲人?——他们是吸毒人员!我和他们的故事自我报道的第一天便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犹记报道的第一天,疑虑和担忧充斥了我整个大脑,且虚心请教的心中夹杂着忐忑不安,就这样我走进了办公室。热心的同事姐姐向我介绍了禁毒工作的大致内容。由于年轻识浅,需要前辈指点迷津,所以我一连三问,“姐这项工作好干嘛?是不是很危险啊?是不是很恐怖很复杂?”办公室的姐姐听完忍俊不禁,说道:“我是咱们禁毒办刚成立时进来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工作五年以来我被吸毒人员跟踪过、威胁过、恐吓过,我们这个工作说危险也的确危险,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此外,由于沾染毒品,大多数人存在易怒易爆的现象,思路往往和正常人有偏差,但最终我都成了他们大多数人心中最信任的人。”

  听完她的回答我满腹疑团,为什么这么危险的工作性质她们还选择坚持?为什么被帮教人员态度会发生改变?我想时间终会给予我答案。接下来的一百天,是我不断解开疑惑的一百天,与此同时,我和他们之间的故事也开始了。

  报道后的不久,我就耳闻目睹了一场工作“实战”。那天,办公室来了一位吸毒人员A,一进门就畅叫扬疾。尽管大家都尽量安抚A,稳定他的情绪,不和他磕牙斗嘴,并向他耐心的讲解管理条例,但他还是不依不饶的指责、甚至谩骂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谈话,我得知A不愿来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报道,社区禁毒工作人员本着对他负责的态度坚持劝说,A却认为工作人员打扰了他的日常生活,所以来戒毒(康复)中心大闹。“诚之所感,触处皆通”,经过同事非常耐心的引导,与A谈心,A的态度终于有所好转,表示以后会尽量配合工作。在他们这个谈话过程中我的内心是复杂多变的,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不确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我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是否也可以从容不迫地与涉毒人员沟通,不厌其烦地给予他们引导,成功地帮助他们戒断毒瘾,重回社会。但也正是此事,我似乎明白了帮教人员态度转变的原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尽快了解吸毒人员,我积极参加实践工作,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谈话。初出茅庐,又是与被帮教人员首次接触,所以我很是紧张。不过,在同事热心的帮助下羽毛未丰的我还是顺利完成了与被帮教人员的谈话。有了这次这次谈话经验后,我变得更加自信,不再畏手畏脚。对于帮扶谈话工作我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为这是我了解被帮教人员的最快方法,也是勤恳服务禁毒工作的最佳途径。

  距上次与被帮教人员面对面谈话不久后,我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学习机会,这是由上海西路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联合银川市禁毒支队组织的一场对吸毒人员的访谈节目。俗话说:“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为了能更多更快地了解这些特殊群体,我参与了此项活动。通过倾听禁毒专干与被帮教人员的谈话,被帮教人员自述不难发现,不管是因为好奇、引诱、或是哄骗被吸毒,每个人都后悔了,无一例外。此外,我还发现不是所有的吸毒人员都良知丧失,也不是所有的吸毒人员都锋利如刺,难以接近。比如,小我两岁的吸毒人员B在日常中就是一位心地善良,眉眼带笑姑娘。然而,在十八岁的青春花季,因结识一群不良社会青年而误入歧途。尝试毒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那时的她,还未意识到吸食毒品的巨大危害,还沉浸在毒品的“美好”中,殊不知她眼里的“甜点”落到家人眼中,应该只有痛恨。在家人的鼓励和戒毒所的帮助下,B战胜了毒瘾。如今,B已经结婚,预产期在5月底。看她满眼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样子,我们满是欣慰。鲁迅曾说“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在B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新生命的萌芽。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