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大陆上的国家来说,他们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纠结、复杂、矛盾的。而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对欧洲大陆的感情也很复杂。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远非一个狭隘的法律或金融问题, 英国选择脱欧,把自己和欧洲大陆都置于巨大危险和巨大机遇前,以此来推演欧洲的历史进程。而进入后脱欧时代,英国如何定位自身,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英国? 4月12日,历史学者高林和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总编张益结合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布伦丹·西姆斯的新作《千年英欧史》和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荣休教授戴维·雷诺兹的新作《英国故事》,一起谈“走不出历史的英国”。 《千年英欧史》中提到,欧洲的压力促进了英格兰这个民族国家的诞生,联合王国的形成也是如此。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之间的关系在根本上一直是由欧洲大陆的局势决定的。在战略和意识形态上,欧洲几乎总是不列颠群岛安全的最大威胁。 “如果说欧洲造就了英国,那么英国也造就了欧洲”。在戴维·雷诺兹看来,虽然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早已逝去,但是他却依然在整个欧洲甚至是世界上其者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 是什么成就了大英帝国的崛起?在高林看来,强大的海军力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大英帝国的辉煌是廉价而强力的海上力量与工业优势短暂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他提到,由于英国有广阔的海上贸易,大量行驶商船,因此建造一支皇家海军的成本很低,一旦战争开始,只要临时招募一批水手,就是一支异常强大的海军。大英帝国利用这种廉价建立起庞大的海上帝国,欧洲所有国家都面临了入侵的危机。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都必须建立强大的陆军力量,只有英国依靠强大的海军就足以保护疆土。“因此,英国人曾说海上霸权是他们的必需品,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奢侈品。”高林表示。 20世纪,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受到了陆基飞机的挑战。此外,为了应对从路易十四到希特勒的各种挑战,英国也一直很注重维护海军和空军优势,这一优势依赖英国如何防止欧洲大陆出现霸权国家,以及避免这种国家在海上或空中建设方面超越英国。“在英国漫长的海上霸权历史上,只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英国是会被击败的。”高林提到。 高林认为,英国在后期没有当年的辉煌,与其在二战后所表现出来的摇摆不定有关,这也是它对自身定位混乱的体现。“书中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脱欧问题不是国际格局的问题,也不是地缘政治的问题,更多是英国对自身摇摆不定、失去方向的问题。” 在文化上,英国对自身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十九世纪以前,欧洲是壁垒森严的社会,各阶层之间几乎不会流动,但是能通过高税收和下层高福利,让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的生活处境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 而对于美国而言,则是通过不断人才流动、弱化阶层壁垒,在美国就是“富不过三代”。“美国自由主义本质就是个人奋斗的神话,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这与美国的工业化也有关系。相比欧洲,美国的工业化没有那么完全,作为劳动力短缺社会,美国更有自由主义的土壤,因为他们的生活成本低,收入高,有各种商业保险,机器是劳动力的补充,而不会取代劳动力。” 在高林眼中,英国既不像欧洲,也不像美国。英国在很多年就奉行福利社会的政策,从二战结束以后,当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不断开始建设福利社会时,英国突然取消了福利社会的政策,让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英国在解决社会问题、外交问题和文化上,都是摇摆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 同样是岛国,面临欧亚大陆,在高林看来,日本和英国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它们和大陆之间有紧密的文化、经济、军事交流。另一方面,它们的文化都是在大陆文化影响之下形成和发展,同时它们都想要塑造自己孤立于大陆之外的形象。 高林提到,日本独立发展的色彩比英国更为明显,英国到近代将近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面,没有真正和大陆脱钩过,但是日本在政治上和亚欧大陆之间处较为封闭的状态,而日本的孤独色彩和英国的开放性都是地理决定的,因为九州和本州的西端面向亚欧大陆,受亚欧大陆影响需要通过九州。“日本有一个重要的跟中国和亚欧大陆贸易的地方,就是九州大宰府,要通过大宰府转移到其他地方,而且还不临海,通过其他港口运到京都,所以日本和大陆之间的交流文化是隔着好几道省的,而英国是直接受欧洲大陆的影响,这是两个国家的差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