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新的一年要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重,特别是“十四五”期间的国家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如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工业互联网、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等领域优质企业。 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周海晨:注册制加速A股成熟进程,A股机构化趋势势不可挡。PE和VC在二级市场的共振越来越明显,长期投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2021年将迎接权益大时代。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而立之年的A股,将拥抱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的权益时代。 A股市场进入强者恒强“抱团”时代? 华宝基金管理副总经理李慧勇:资本市场将延续机构主导,强者恒强的特征,延续慢牛格局,外资和理财资金养老资金入市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中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本轮“机构抱团”行情的可持续性可能会超预期。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2021年影响资本市场的两项核心逻辑分别是再通胀(预期)与信用收缩。2021年通胀同比增速拐点均将位于二季度。预计我国2021年一季度末开始信用收缩,投资逻辑逐渐变为防守,大类资产将是股票紧抱龙头价值,利率债强、信用债弱的格局。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经受住严峻考验的中国资本市场,会在新30年的新阶段持续升级。A股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集中度会越来越高,A股“抱团”趋势还会延续。 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牟一凌:过去两年,投资者找出了属于中国新经济未来的“核心资产”,当下核心资产进入了“趋势投资者”定价主导阶段。2021年应积极寻求改变,也应进入更多领域进行价值发现,寻找“新核心资产”。 2021年哪些行业更受关注?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分消费股等顺周期资产更值得期待,中长期关注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健康三大赛道。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从行业上看,受益于经济修复的顺周期行业,仍然有望迎来增长的空间;另外,疫情冲击并未改变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节奏,未来在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的大方向下,仍然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与投资机会。 天风证券董事总经理唐海清:资本市场将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新能源、科技、军工、消费、医疗等将迎来表现。 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2021年除了关注互联网上半场流量红利的延续,更需关心下半场数据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过程中带来的投资机会,安全(军工/新能源)和“数据+硬件”(消费电子VRAR/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中的智联汽车/智能家居)是核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A股市场行业配置主线以业绩占优公司为主,关注中长期成长性。如“大消费”主题、军工板块、新能源汽车板块等。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所长赵伟: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仍是产业发展主线;新能源及汽车等产业,未来或受提振。 恒大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经济向好主要驱动力是消费和出口超预期以及制造业投资周期启动。出口从疫情防控物资切换到全球经济恢复的逻辑;消费主要源自就业和收入的改善。 兴业证券研究院基础建设研究中心总经理孟杰:建筑行业作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十四五”期间由原先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REITs”和“装配式”将成为贯穿2021年整个行业结构性机会的主线。 港股投资机会凸显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2021年港股是“价值重估”与“创新成长”双轮驱动的指数牛市。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展望2021年港股市场,新经济行业具有估值溢价,行业龙头领跑港股,未来或将持续,而低估值、高股息行业则已呈现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中山大学金融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郑云鹰:2021年基本面向好,流动性边际收紧,“房住不炒”转战股市叠加外资流入,股市微观流动性好于宏观流动性。2021年A股不熊,港股是全球洼地性价比佳。好赛道好价格将是2021年致胜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